1. 首页 > 句子大全

你拼命变得 杰出, 接着呢美文 你拼命变得 杰出英语

今天北京雾霾不错,灰中有黑,云山雾罩,心情朗朗 因此咱们聊个三块钱的。

最近你们的朋友圈被 何刷屏?反正我的是各种关于小孩儿上学难、倾家荡产抢教育资源、给7岁小孩报一大堆辅导班的文章。

讲真, 由于我年纪小,自己还刚刚脱离上辅导班的阶段(知情人不要戳穿我,我请你吃饭), 因此对子女教育这件事根本没兴趣多说,也没 何资格说。

由于即便我现在指天跺地地发表了一番“让孩子在 高兴 气氛中长大”的豪言壮语,以后不小心生了孩子,指不定也会在一片大好气氛中突变“拼娃狂魔”,拦都拦不住。

因此今天我想聊的不是学区房、不是教育资源、也不是虎妈猫爸,而是从一个二十多岁妙龄少女的角度出发,说一说 何故我很讨厌“ 杰出”这个词。

“ 杰出”一词,本来就是攀比的产物

首先,“ 杰出”这个词被发明出来的时候,是个挺安分的词,但放在中国文化语境下,就被披挂了一身的私心杂念,也是蛮委屈的。

当 大众夸一个人“ 杰出”的时候,不知不觉已经把他放在了一个比较的语境里面。别跟我扯 何“ 杰出”就是自己跟自己比,在成功学语境下癫狂的大多数们,是绝不会这么想的。

因此,当我每每和国外的同龄人相处时,往往有两个很强烈的感受,一是她们为何拥有和年龄相符的轻松?二是她们 怎样那么容易踏踏实实地活着?

我形容的当然不是国外的学渣们,她们也是学霸,平日里是相当 勤奋的,也同样面临找 职业的担忧和青春的迷茫(美国就业危机谁不知道呢)。

但中国学生和她们相比,往往有着更多不切实际的幻想、不付出 操作就妄想一步登天的急躁,以及做事的私心杂念。

到底是 何私心杂念呢?如果说很多美国、欧洲同学,以及东南亚、印度同学,常常是以兴趣导向作为 进修、研究的动力,那么很多中国同学,就是以“在竞争中脱颖而出”、“未来找个好 职业”,以及“在同龄人里面混得比较好”作为动力。

因此每到课后,总有一帮中国同学围着老师,各显其能地想留下点好印象,顺便把自己的分数往上抬一抬。

而真正到了小组presentation或者team work的环节,又多的是中国学生抱怨,根本懒得承担这个繁琐的任务(内心os,给我个高分,让我赶紧毕业了就算了)。对于答案成绩以外的任何有趣体验,对他们来讲 价格都不大。

更不必说,大学课堂上,老师在讲台上唐僧,所有人都低着头背英语单词,大一大二开始背,大三大四复习雅思托福,根本没 几许人用心了解一下拼命考进来的专业到底是个啥。反正都要出国的嘛,不出国就实习,总之要走一步想一百步。

于是大家都是拼命制定人生的n个五年 规划,直到找到一份好 职业,嫁人生子,岁月静好,羽化登仙。

你特别擅长打篮球,你妈说,光打篮球有 何出息,以后应该办个体校,组织职业赛事,招商引资,还要做出中国最好的篮球衍生品牌。

最终你也不管自己是不是这块料,辛辛苦苦下海呛水,痛苦不堪,扪心自问初心不过是喜欢打篮球而已。

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特点,挺杯具的,谁不想“享受当下”啊,还不是给逼的。

一个 杰出的孩子多给爹妈争脸,光宗耀祖不说,远亲近邻都能跟着沾光,过年回家倍儿有面子,连家属院里的三代宿敌王大婶,都能因此被气个半死,真是过瘾。

那到底 何是 杰出呢?

70年代的 杰出孩子是进了个国企,门槛那么高,得pk掉 几许小伙伴;80年代的 杰出孩子是去大学当了老师,那得是多高的文凭才能做到啊,甩掉 几许学渣;90年代的 杰出孩子是挣了大钱,三个月给爸妈换辆车,同学聚会都不露面的, 由于已经没有共同语言了嘛。

因此等到以上标准都实现了, 杰出孩子们的人生骤然冲向了一个空白的处境,没有竞争对手了?没有 了?会当凌绝顶,没有山可爬了?多么空虚寂寞冷,简直不知道活着还应该干点啥了。

这时候突然发觉,国企挺无聊的,大招牌里面煮着一堆青蛙;大学老师除了寒暑两个巨无霸假期,竟然还要评职称还要做课题还要核心期刊;挣了大钱认识了牛逼朋友之后,发现自己的生产力根本跟不上物欲横流的步伐,一年四季痛苦得要死,挣得越多烦恼越大。

比较,竞争,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生下来没几年就不幸学会的事。在那之前,我们还没有学会 高兴,学会对某事感兴趣,学会有主见地做决定。